2月6日,中国银行正式发布了新版手机APP。不仅中行一家,自2018年1月以来,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等相继公布了新版手机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亦在2017年底更新了手机银行。
与不断升级的手机银行业务相对应的,是银行实体机构的关停潮。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信息发现,从2018年1月1日起至2月6日,银监会合计公布了86条银行实体机构终止营业的批复,2017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6条。
2017年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亦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总数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一边是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一边是银行的成本压力,部分银行不得不做出“瘦身”的决定。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从依然在运营的网点的实际情况看,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客户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多家银行机构的电子渠道替代率达90%以上也可以看出,客户对于网络金融的需求正逐渐增强。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新需求与新习惯,商业银行也在做出改变,手机银行成为银行的发力点,重兵投入、竞争激烈。
“顺应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变迁,坚持移动优先的策略,近年来,中行不断加大移动金融领域的资源投入,致力于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智能、开放、整合、特色的数字化移动金融综合服务门户。”中行副行长任德奇的说法也印证了上述情况。
中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闫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对近期各家银行升级的手机银行业务进行对比总结,他认为,近期手机银行的升级集中在四个方面。
其一,技术升级。以中行为例,该行加大“新科技”运用范围,新版手机银行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了新一代事中风控系统,做到7×24小时的实时监控与可疑交易自动拦截,让客户更加放心地使用手机银行;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提升使用效率,优化客户体验。记者注意到,对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科技,也被中信银行、上海银行等应用于新版手机银行中。
其二,加速整合。闫大伟认为,此前手机银行的发展阶段,是产品向线上迁移,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客户则希望手机银行成为一个平台,能够整合全行的产品、信息和流程,客户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解决方案,是能够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为此,中行还将该行优势的跨境业务搬上手机银行。中行依托传统跨境优势,在同业中率先推出跨境金融专区,建立了集产品与服务为一体的跨境闭环生态,让客户的跨境服务需求能够在线得到一站式解决。据介绍,专区涵盖个人外币现钞预约、中银智汇全球汇款、跨境二维码支付、签证通等19项功能,有效解决客户跨境金融服务的痛点。
其三,注重开放。“金融是低频业务,不会如微信、淘宝一样吸引客户随时到手机银行"逛一逛"。银行场景有限,一定要融入外部场景,同时在自己的手机银行开放引入外部场景。如引进商户,亦如建行、工行等自建场景。”闫大伟认为,开放会是未来手机银行的发展方向。此次,中行就推进了与中国移动、腾讯等外部大型机构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国移动推出联名卡、开展校园联合营销;与腾讯在数据风控、用户体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输出、消费贷款产品创新等领域进行探索。此外,中行还与教育部、广大高校合作,在手机银行中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校园小额消费贷款等服务,满足学子基本学费以及日常合理消费的需求。
其四,强化互动。这也被认为是未来手机银行发展的重点。闫大伟认为,通过升级互动功能,此后客户在实用手机银行时,感受到的将不再是和冷冰冰的系统沟通,而是在与人交流。
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直面“瘦身” 银行扎堆升级手机APP
扫一扫或点击进入“上海奥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www.aohsmart.com 扫一扫或点击进入“中国移动安全信息网”:cn-mobi.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www.smart-alliance.com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