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活方式,eID是何方神圣?
中文名: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英文名:
electronic Identity
简称:eID
图片来自网络
说重点——eID什么用处?
eID技术的核心功能是身份识别、签名验签、隐私保护,可以运用在交易保护、网上授权和在线签约等多种场景。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小编以消费者的视角总结6个关于eID的问题,方便大家更全面的认识eID。
Q1:隐私保护下的线上身份识别?怎么理解?
目前国内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关联比对”方法,即将用户输入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甚至是手机号、住址等个人信息传到后台,对个人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比对来认定其身份。然而这种认证方式存在两大严重问题:
一是个人信息比对正确并不能代表本人真实意愿,无法防范个人身份被冒用或盗用;
二是采集个人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安全水平不一,个人信息面临大规模泄露风险,而这又是网络、电信精准诈骗以及信用卡伪卡犯罪的主要源头。
所以,隐私保护下的线上身份识别,是当用户需要在网上自证身份时候,只凭eID和签名密码,不需要其他个人身份信息,就可以在需要实名的网站上完成注册,而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网站是看不到也无需存储的。
网站将用户的eID相关信息提交给“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进行查询,返回结果仅是状态信息,即此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eID是否有效,结果中并不带有任何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实名的真实性要求,又达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
图片来自网络
PS:什么是eID数字身份?
eID数字身份是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根,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根据GB/T 36632-2018《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格式规范》统一为中国公民生成的数字标记,在确保签发给每个公民的数字身份唯一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公民身份明文信息在网上的传播。
Q2:eID保护公民隐私做到了什么?
eID在权威性、安全性、普适性、隐私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满足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及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需求:
· 权威性:eID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能够有效防止身份冒用,确保eID与持有人真实身份的唯一对应;
· 安全性: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
· 普适性:eID可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
· 隐私性: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
Q3:eID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1、当前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日渐成熟与广泛应用,通过人与人,物与物,以及物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数字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交织融合。
2、网络空间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新挑战。早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罗维邓白氏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掌握了上亿公民的身份、资产情况等个人隐私信息。
3、网络匿名性使得网络诚信体系难以建立,网民行为缺乏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社会的无序状态。
4、此外,网络身份难以确认导致面向个人、机构的众多民生服务业务无法开展,大规模政务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便民利民的应有作用。
Q4:是谁在推动eID的诞生?
首先,“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就设立了“网络空间的身份管理” 的信息安全重大专项,这是至今国家信息安全领域最大的课题,这项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参与这项研究的有全国20多个单位,设立了多个国家级信息安全专项,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突破了面向全国亿级用户eID管理、认证服务、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在系统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制定、应用示范和推广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全面开展网络空间虚拟身份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建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系统安全性审查及权威技术鉴定。所有eID的签发均由该系统进行身份审核,确保eID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唯一对应的eID。
Q5:eID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目前eID的线上应用场景涉及移动支付、城市数字管理、电子政务服务、在线法律服务、数据安全流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包括“航旅纵横”、“法大大”、“市民云”、“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等。
最新推出的eID身份电子证照是则利用密码技术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借助移动互联网,供公民在线下安全出示身份使用。通俗的讲:以往出门“身、手、钥、钱”都要带,现在只要一个加载eID的手机就可轻松搞定啦!身份证、钥匙、钱包集于一体,融于载入eID的智能手机,出示手机即可完成身份验证、酒店登记、开锁入住、购物交易等操作。是不是很easy?
以上内容来自eID官网和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讯请关注“奥航智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