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查看详细details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奥航智讯 行业最新动态 查看详细
行业最新动态 会员企业动态 GDPR
出门口罩成为标配,人脸识别会遇到哪些“意外”?
文章来源:奥航智讯  作者:网喵  发布时间:2020-02-17  浏览次数:626

据钱江晚报记者报道,杭州城北董家新村附近的杨家门市场购物,疫情传播期间市场对戴口罩的要求非常严格,墙上贴着各种规定和科普知识,这里不准刷脸支付,因为刷脸支付要拿下口罩。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口罩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出门的标配,有的人甚至还配戴上了护目镜。由于遮挡了大部分关键面部信息,面部识别功能基本上无法正常使用,这对人脸识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让昨天还在热议的人脸识别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脸识别,除去口罩这个“障碍”外,还要面对哪些“意外”?

新技术推广应用难。但是新技术有着强盛的生命力,一旦它的“便利性”被人接受,停下脚步不再去用时,人们多少会感觉生活“不方便”了。比如:当人脸识别遇上“全民戴口罩”——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酵,戴口罩被认为是重要有效的防止传染措施之一。不少网友同时体会到,戴口罩或许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在手机解锁、支付、打卡、车站检票等需要人脸识别做支持的场景中。在当前疫情环境下,摘掉口罩进行人脸识别则带来了一定健康风险。

有网友说:刷脸支付戴着口罩,露着眼睛依然可以识别的,不需要摘掉。

真的可以戴着口罩进行人脸识别?当人们戴着口罩进行人脸识别时,便捷和安全能否兼得?

根据欧盟 FRA(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Fundamental Rights,欧盟基本权利机构)关于人脸识别的报告介绍说,人脸识别技术(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RT)可以通过匹配数字图像中的两个或更多面部来自动识别个人。它通过检测和测量各种面部特征,从图像中提取这些面部特征;然后将它们与从其他面部获得的特征进行比较,进而达到识别目的。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办公出行、智慧安防、智能家居等行业,并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

小编发现,当人们在高铁站乘车检票进站时,闸机上的摄像头并不能识别戴着口罩的人。反复试了几次都无法识别,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摘掉了口罩才能成功。此外,小编的另一个发现是,戴着口罩,手机也没有办法通过人脸识别开机或者进行支付,若是手机不具备指纹解锁功能时,每次也只能输入密码进行验证。鉴于此,在全民战“疫”这个非常时期,很多网友直接取消了自己手机上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仅在使用支付中保留了此功能。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火车站检票时,戴着口罩依然通过了人脸识别。还有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有时戴着口罩也能完成刷脸支付、考勤打卡等操作。

小编注意到,1月21日,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对“戴口罩手机无法人脸识别”作出回应,他表示“在Mate20 Pro上我们就尝试过带口罩的场景,但眼睛和头部的特征点太少,无法保证安全性,最终舍弃了带口罩/围巾场景下的面部识别解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支持3D面部解锁的手机上仍然保留指纹的原因。

由此可见,在注重安全和重视辨识度的商家或技术工作者看来,戴着口罩进行人脸识别很难做到便捷和安全兼得。

为什么有人戴着口罩也能通过人脸识别,而有人却不能?这背后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人脸识别技术自 2014 年以来获得准确性上的巨大提升后,于近年来获得了高度关注。这主要归功于计算能力的提高、海量数据(人及其面部的数字图像)的可用性,以及现代机器学习算法的使用。

研究表明:确定人脸识别软件准确性必须达到的水平是有挑战的:评估和估算准确性的方法有很多,同时也取决于其使用的任务、目的和环境。在数百万人访问的地方(例如火车站或飞机场)中使用该技术时,相对较小的错误率(例如 0.01%)仍然意味着错误地标记(flagged)了数百人。另外,某些类别的人员可能比其他类别的人员更容易被错误匹配。例如,人脸识别技术在用于女性和有色人种时具有较高的错误率,从而产生有“偏见”(bias)的结果,最终可能导致“歧视”(discrimiantion)。

京东数字科技AI实验室解释称,人脸识别通常会根据眼睛、嘴巴、鼻子、胡须以及皮肤等多个特征点进行计算,戴上口罩进行人脸识别相当于只允许使用鼻子以上的特征,一般来说准确率会低于不戴口罩的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系统的内部设计有两种逻辑,如果系统内部有脸部遮挡判断,戴口罩会被系统拦截,不会进行人脸识别。如果系统内部没有遮挡判断,戴口罩也会进行人脸识别,也会有一定的概率通过。

因此,有人戴着口罩也能进行人脸识别,有人却不能,其原因应有两点。一是人脸识别设备的系统设置,在没有设置遮挡判断的人脸识别设置中,戴着口罩也能进行人脸识别,相反地,则无法通过人脸识别。二是由于数据(人及其面部的数字图像)的准确率,导致的系统错误标记,因而才无法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

在疫情面前,人们关注的是人脸识别的方便性以及准确率,而从长远角度观察,SCA安全通信联盟发现,人脸识别技术最终面临的是使用时对基本权利的影响。例如,尊重私人生活(respect for private life) 与个人信息保护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问题。

尊重私人生活和数据保护对于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至关重要。人们的面部图像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数据 (biometric data):无法轻易更改且通常不会隐藏。面部图像通常较易采集:与其他生物特征标识符(例如指纹或 DNA)相比,一个人通常无法避免在公共场合对面部图像进行的采集和监控。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意味着出于识别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收集、比较和/或存储面部图像。这里涉及了个人的信息保护问题。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引言第 51 条对简单的“照片”和 具有生物特征的“面部图像”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区分。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定义仅适用于通过特殊技术手段处理的,允许对自然人进行唯一识别或认证的照片。由于其敏感性质,面部图像属于“个人数据的特殊类别”或敏感数据。因此,与其他个人数据相比,《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欧盟数据保护法给与其更强的保护。

“私人生活”的概念是一个广义术语,不易被详尽定义。欧洲人权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使用了“合理预期的隐私权”概念(指人们在不受监视的情况下可以在公共场所获得隐私权的程度)作为因素之一,尽管不一定是判断侵犯私人生活权的决定性因素,其相关性和适用范围似乎是受限的。但小编相信,很多人在被“识别”时,都会有一种隐形的压力——“不自在”。

在现代法制国家中,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既是法律底线也是道德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科技”发展的边界。因此不管在什么时间,即使是用口罩遮住了大部分人脸信息的情况下,人脸识别在前进道路上的“意外”,都不只是方便性以及准确率,更重要的是对人基本权利的影响。

猜你感兴趣:

你是要钱?还是要数据?

可怕的“精准定位”,信息安全事件再次警醒世人

个人数据安全问题让人焦虑?产生了什么影响?

摄像头漏洞可窥探用户隐私,遭谷歌下架,“智慧”生活的信息安全国际标准是什么?

PS:本文由SCA安全通信联盟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航智讯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 周康路26号 周浦万达E栋1016室
  • 联系电话:021-51099961
  • 企业邮箱:contact@smart-alliance.com
  • W  E  B  :  www.smart-alliance.com
在线留言 | FEEDBACK
Copyright 2012-2024 SC Allia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0833号-1        上海奥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