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苹果支付(Apple Pay)将正式入华。尽管苹果方面对该消息一直三缄其口,但与苹果合作的国内银行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之情,于昨日抢先发布消息,确认了苹果支付的上线时间。
昨日上午,市场上就开始传出关于“苹果支付将于2月18日上线”的消息,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均成为“率先上线”的对象。但是,苹果方面对相关消息并未予以表态。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中午致电广发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具体时间还不能说,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不过应该就在这两天了。”
随后,另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银行说是“2月18日上线”,但最终时间不知是否有变。
昨日下午4点左右,工行信用消费金融的相关负责人直接贴出一张写有“工银信用卡有了Apple Pay 让支付更容易”字样的红色海报,并在海报正中央写明“2016.2.18”的日期。从开始的遮遮掩掩,到最后的直接贴出上线海报,Apple Pay的入华时间最终得到了银行的证实。
据了解,首批接入苹果支付的银行共有19家。除了此前公布的工行、建行、广发、中信等15家银行外,苹果官网的Apple Pay页面又新增加了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等4家中资银行。
Apple Pay进入中国后,或将给中国的移动支付带来不小的震动和改变。业内人士认为,“苹果支付必然会在微信、支付宝为霸主的时代分得一杯羹。苹果在中国拥有大量用户,携手银联及各家银行后,其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也有支付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支付需要硬件NFC功能做基础,局限性较大,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目前仍未可知。
ApplePay将于明天正式亮相中国,第三方支付战况升级。昨天,包括工行、建行、广发在内的银行均表示,ApplePay将于本月18日正式上线。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苹果方面仍未对此事表态。作为合作方的银联也仅强调,以未来官方信息为准。
ApplePay是苹果自家的移动支付业务,通过这一业务,用户可以将借记卡或信用卡加载到iPhone、Apple Watch和 iPad上。不仅能够在线下借助非接触方式在POS机上进行消费,也可以在线上APP商城内支付。苹果早在去年12月便宣布,ApplePay将与中国银联合作于2016年初登陆中国市场,但在上线时间方面却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只是分两次公布将进行合作的19家国内银行名单。
ApplePay在国内的上线时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春节前,有媒体预测,ApplePay将在春节期间在中国正式上线,不过现实并非如此。就在昨天,与苹果在支付业务上达成合作的银行首先确定了此事。工行、建行、广发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渠道公布了ApplePay上线的信息。其中,广发银行称,经苹果公司、中国银联共同确认,ApplePay业务将于2月18日凌晨5:00正式上线。
需要注意的是,ApplePay服务包括线上支付及线下支付两种模式,其中线下支付仅支持带有NFC天线的iPhone6s/6sPlus、iPhone6/6 Plus和AppleWatch。
不过苹果官方还是没有对此做出证实。苹果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18日ApplePay上线只是市场传言之一,最终可靠说法还要等待官方消息。
分析
不会冲击扫码支付模式
中国将是亚洲首个、全球第五个开通ApplePay支付业务的国家。相比于目前普及率较高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来说,ApplePay支付在国内起步较晚。
今年春节期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展开了新一轮春节红包大战,中国人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指出,目前,以支付宝移动支付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支付模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另外10%的市场中,包括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的短信支付与ApplePay和银联此次主导的SE-NFC模式。李超表示:“扫码支付这种形式已经占据了太大的市场,ApplePay不可能冲击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只能说NFC这种技术在短期内会成为热门。”
李超认为,NFC相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种跃升,之前只能通过网络信号,现在是射频技术,在安全、便捷性上都比较强。
适用的设备普及度有限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马韬表示,由于微信、支付宝的客户群体太大,消费者已习惯扫码支付,另外,扫码支付的应用场景比起NFC模式来说更多、更方便,因此,短期支付市场格局不会有大的影响。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的是扫码支付;从商户来说,扫码支付比较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本地捆绑;从银行和银联来说,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在线下大行其道时,银联和银行支持NFC模式,以维系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的话语权。
马韬表示,短期内银联NFC模式下的交易会提升,但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NFC支持的是iPhone6、6s,而这类终端设备在消费者中的普及度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奥航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