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对应的是,据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统计,2019年11、12月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收到用户APP投诉4900余条,投诉内容涉及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权限申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个性化服务、账号注销等多个方面。统计显示其中尤为突出问题的占比分别是:
“账号注销难”比例高达到30%,“私自共享给第三方”比例为21%,“不给权限不让用”比例为14%,“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比例为11%,“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比例为7%,“过度索取权限”比例为7%,“频繁申请权限”比例为1%。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究其原因可谓人人都可看到: 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产业中,可以说没有数据就没有生产力!
曾经,小编因为自己智能手机使用时间长了,运行变慢了,觉得自己的手机“负荷”太重了,想要清理里面的各种APP来“减负”,然后就想根据自己以往的使用习惯删掉那些不常用的APP。除去最基本的通讯录,使用的最多的是社交软件,其次是购物、外卖软件,然后呢?上网软件?读书软件?听书软件?游戏软件?……最后,小编发现,除去自己卸不了的,几乎自己没什么可卸的了!也许,移动信息安全的杀手锏就是我们常用的各种手机APP。
信息化社会,人手一部手机是件很正常的现象,请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手机中装有多少APP,有多少你是每天都用到的?有多少是偶尔使用的,又有多少是自己不用也卸载不了的?他们都在自己的手机上“记录”着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为某些手机APP烦恼过,尤其是那些自己不用而又卸不了的APP,有强迫症的人估计会恨不得把手机砸掉吧!
个人在谨慎的防止信息泄露,而信息却被各种APP悄无声息的“拿走”。SCA安全通信联盟每天都会在微信号奥航智讯上推送各种信息安全有关的文章,导致这些信息安全事件的原因总结起来分几类:内鬼、黑客、爬虫以及手握数据的公司与个人之间的数据交易,是构成地下数据交易的主要来源。这些数据再经过清洗、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渠道销售出去,为暗扣费、恶意移动广告、App推广刷量等黑产相关方提供大量原始资源,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
近日在国外也发生了一件让人“看不下去”的事情,包括国际隐私组织(Privacy International)在内的50多个机构联名向Alphabet和Google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寄了一封公开信,希望未来谷歌能够允许用户卸载Android设备中的预装软件。
这50多个组织在公开信中表示,几乎所有的Android厂商都会在其设备上预装一些自家的应用程序且用户无法卸载,这些应用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麦克风、摄像头、定位以及其他权限。因此,这些组织希望谷歌可以允许用户永久卸载设备上所有预装应用程序。小编想说,此事正与小编的感受不谋而合,想起自己刚买的手机上各种“无用”APP,自己想卸掉,可手机不允许!估计有这样感受或者需求的人应该不仅仅是小编自己吧,那厂商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消费者的需求呢?
结合现在各国政府正在进行的信息监管相关的立法活动,从史上最严的信息保护法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到《加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CCPA,还有随着APP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态势愈加严峻,我国出台的《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4号)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工信部信管〔2016〕407号)等多项法律法规,都在明确了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因此,小编也觉得,我们不必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草木皆兵”、“严守死护”,各国政府为数据立法的行动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数据安全的明天。
数据创造价值,同时技术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应该有对自己的个人数据有保护意识,不允许任何人以非法手段获取,更不允许以此来进行非法交易!企业更应该树立严格的法律意识,按照国家规定,走合法合规经营路线,必要时也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尽量避免因为信息安全防护不到位,发生信息安全泄露事件,导致财产损失,品牌形象受损,甚至还有可能法人收到牢狱之灾。
事实说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有顺应历史潮流、为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做出贡献的,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安全是备受关注的,APP作为在这个时代中重要的信息交互媒介,它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在同行中胜出的“杀手锏”,但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伤到自己,那可是得不偿失啦。安全的使用,安心的获利,才是APP运营商们发展事业的正道。在此推荐您参阅《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安全报告》(2019年)全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