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车站闸口、消费支付、银行自助业务办理、上下班打卡,都能靠“刷脸”完成。近期以来,一些小区也开始推行人脸识别门禁,此举引起一些住户的警惕与担忧。
今年5月,刘鑫(化名)租住处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升级门禁系统,要求居民进行人脸识别信息录入。贴在楼道里的通知显示,人脸识别系统录入完毕正式启用后,原来的门禁系统将作废。但是出于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不信任和对自身信息安全的保护,刘鑫一直没有去录入,她决定“能拖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了再说”。
“现在网络上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泛滥,账号密码被盗了可以改,可要是人脸这样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泄露了怎么办呢?我又不能换张脸。再说,一个普通的小区物业公司妥善保管居民个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又有多强?对此我是存疑的。”刘鑫对记者表示自己的担忧,面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设备,她的宗旨是“能避免尽量避免”。
“大概8月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的门禁用不了了,于是我出入小区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刘鑫表示,自己曾到物业处询问录入人脸信息后如何保障其安全,“工作人员也没有做过多解释,只是说他们已在公安部门备案。不过物业也没有强制我一定要录入,告知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录入身份证信息,办一张新的门禁卡,只不过这个要收30元手续费。”刘鑫说。
让刘鑫质疑的还有其他问题:普通的居民小区是否有必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更高级的门禁系统就代表更高等级的安全吗?“以我住的小区为例,每天仍有很多人像我一样靠‘尾随’别人出入,到了早晚高峰期,保安干脆就让门一直保持开着的状态,门禁设施成了摆设。”刘鑫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抵制社区强推人脸识别门禁,还有人作出更积极的抗争。近日,北京东城区某小区的一位住户向媒体讲述了自己抵制社区强推人脸识别门禁的经历——经过与社区街道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涉、打了17通政府服务热线和网上信访后,该住户被告知可以不录入人脸信息。在人民网领导留言平台,也有业主投诉由于社区推行人脸识别门禁,并且不提供其他开门方式,导致部分不愿录入人脸信息的业主无法进出单元门。
“从目前来看,不用人脸识别对我也没有特别不方便,大不了在门口多等一会儿,或者麻烦保安给开一下,熟面孔的话他们也不会为难。不过,要是今后出现必须‘刷脸’才能出入某个场所的情况,我又该如何选择呢?”刘鑫对记者说。
一块小小的人脸识别屏幕折射出当今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与焦虑。那么,小区物业或社区居委会等单位或部门可以强制要求个人录入生物识别信息吗?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小区物业等无权强制要求个人录入人脸信息。”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对中国商报记者解释道。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明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和一千零三十五条,进一步强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并明确规定处理收集要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即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新版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控制者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人基因、指纹、声纹、掌纹、耳廓、虹膜、面部识别特征等)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文章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