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查看详细details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奥航智讯 行业最新动态 查看详细
行业最新动态 会员企业动态 GDPR
金融IC卡的创新应用 移动金融将如何理解、运筹和应对?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  作者:郑岩  发布时间:2015-03-24  浏览次数:2190

  自2011 年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工作启动以来,人民银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积极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部署受理终端改造、完成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改造、分阶段关闭POS/ATM 降级交易等,有效推动了金融IC卡应用的广度。同期,以“发卡、用卡的初具规模”为契机,秉承“继承式创新发展”的思路,安全、规范、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正在凭借其特有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特色,成为各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拓展金融服务深度的重要工具。

  2015 年,商业银行的主流发卡产品是金融IC卡。2015 年,金融IC卡应用和移动金融创新提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2015 年,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各参与方对移动金融将作何理解、运筹和应对?答案在本期对话一一揭晓。

  主持人:潘润红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

  对话嘉宾:

  陆书春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金融IC 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张 颖 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张秀萍 中国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推进办公室主任

  张 步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副总经理

  杨绍萍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总经理

  徐晋耀 中国银联产品部总工程师

  理解

  潘润红:2014 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形态层出不穷,货币形态数字化和金融服务移动化态势显现,移动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人民银行于2015 年1 月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做好移动金融创新应用工作的方向。今天,我们请到了人民银行科技司陆书春副司长,以及来自商业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的代表。结合《指导意见》,我们来探讨2015 年移动金融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实践举措。首先请陆书春副司长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陆书春:最近几年,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一直是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热点,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大事。截至2014 年底,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2 亿张,占比银行卡发卡总量的24.8%,其中,2014 年四季度金融IC卡占新增银行卡发卡比例达到95%。银办发[246] 号文件明确提出,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以上市场表现和政策方向表明,金融IC 卡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卡的主流产品。在此趋势下,2015 年将是推动金融IC 卡全面应用与移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关键年”,特别是移动金融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总体来看,人民银行组织推动移动金融创新发展的路线图可以做以下概述:统一标准、搭建平台、检测认证、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具体讲,人民银行于 2012 年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同期制订了移动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路线图。2013 年建立了公共基础服务平台MTPS,旨在以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搭建账户与账户介质之间互信、实名、兼容的服务环境,同时有效支撑了技术标准的落地。 2014 年,在联合发改委开展移动金融试点的同时,为保证移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人民银行通过建立检测认证体系、开展移动金融预认证等工作,夯实了全面展开检测认证工作所需的条件。

  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结合业内多方意见和严谨讨论。2015 年1 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银发[2015]11 号文件,明确了移动金融“芯片化、标准化、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方向,以及“安全可控、便民利民、继承式创新发展、服务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原则,这都将为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潘润红:可以看到,人民银行的组织思路是“2012 年制定标准、2013 年建设平台、2014 年引导试点”。“点面结合”的方式有效推动了移动金融应用创新。陆司将2015 年定位为移动金融发展的“关键年”,请在座各位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对“关键年”的理解。

  张颖:人民银行在组织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工作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与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是同步的,顺应了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两大趋势。近几年,移动金融得到了工行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业务增长势头强劲。以手机银行为例,截至2014 年底,客户数接近1.5 亿户,实现交易金额5.4 万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34.2% 和60.2%,同年工行手机银行的业务增速首次超越网上银行。这是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正是基于如此之大的客户基数,我们在客户的信息、交易安全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在技术层面不断配套完善防范措施。基于上述两方面,我们认为2015 年是移动金融大发展的“关键年”。

  张步:中行在促进发卡规模提升的同时,重点关注发卡质量和客户结构,定期考核、指导各分行IC 卡表现,实现了有效规模与发卡质量的均衡发展。2012~2014 年,中行新增芯片信用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100%,芯片信用卡消费额年度复合增长率达197%。

  作为国内金融IC卡行业发展的亲历者,我从1994 年就介入到这项业务,总体感受是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各项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地推动了整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关键年”,我认为应进一步明确以下两个认识。一是要把握银行卡账户管理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完善、安全的线下收单环境和商户基础。二是要把握安全优势和品牌,明确移动支付的方向是基于金融IC 卡的移动支付,这点从国外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印证,比如ApplePay。

  杨绍萍:近一年来,移动支付产业链迅速壮大,受理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策规范逐步明确。面对发展机遇,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终端厂商等各产业参与主体竞相推出解决方案,2015 年的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是继承现有金融IC 卡基础,提升银行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建行在“关键年”的重点工作是,充分将服务体系、产品体系、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融入移动金融发展的新领域,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与相关行业协同合作,完善受理环境的适应性改造升级,带动移动支付应用的聚合化、集约化发展。

  张秀萍:根据人民银行顶层设计思路,农行明确了2015 移动金融发展的总体策略:一是严格按照MTPS 标准构建农行移动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将基于智能芯片技术的安全服务作为用户身份认证、交易认证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在人民银行的统一组织下,金融IC 卡与移动金融的技术基础已经打牢,其中MTPS 有效推动了我国移动金融开放体系的建设进程。用好MTPS 是在“关键年”发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必须要接入MTPS,使移动金融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全局适配”,解决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移动终端领域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标准繁多、进展缓慢的问题。第二,遵守MTPS 的统一运营标准,明确接入方的角色定位、范围和规则。第三,依托MTPS 的安全可信基础环境,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建设服务内容、拓展用户规模。第四,充分利用MTPS 服务应用互通的优势,降低服务应用的开发适配成本,避免在硬件适配领域的重复工作。第五,在MTPS 定义的规则下,实现可信服务体系内的用户共享,通过网络推广手段获取客户。

  徐晋耀: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保障金融IC卡及移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截至2014 年,金融IC 卡跨行交易清算笔数、金额分别为24.2 亿笔、6.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 倍和3.8 倍。2015 年是受理环境完善与发卡规模、交易规模联动提升的“关键年”。

  潘润红:刚才张秀萍提到了对MTPS 的理解和应用。目前包括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在内的MTPS 接入方已达到20 家, 这20家机构具备了快速实现跨机构和实体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能力。2014 年,MTPS 完成了电子认证CA 升级、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参与机构批量授权等功能的开发工作并已上线运行,在5 个试点城市实现了应用落地并发卡。作为国家级的互信互通信息登记平台,MTPS的移动金融核心基础设施作用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运筹

  潘润红:从各位的理解中不难看出2015 年移动金融市场蕴藏的挑战和机遇。大家为应对“关键年”做了哪些准备?

  张颖:在移动金融的移动支付服务方面,工行提供两类支付方式。第一类是无SE 方式,包含工银e 支付和手机银行支付。前者客户使用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实现快速付款。后者客户在手机端输入注册卡号、动态密码完成付款交易。第二类是有SE 方式,目前主推与运营商合作的SIM 卡应用。

  在移动金融的支付终端产品方面,我们提供了两类产品,第一类是互联网终端,由客户持有并将其接入手机端或电脑端,进而自助发起IC 卡刷卡和输密的远程付款。第二类是mPOS,由商户持有并将其接入移动终端,通过mPOS 读取客户IC 卡,在移动终端实现收款,特别适用于小微商户和出租车等支付场景。

  张秀萍:在移动金融领域,农行按照“顶层设计+ 小步快跑,总行搭台+分行唱戏”的发展策略,大力推进“两平台一终端”的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两平台”指的是:与MTPS 对接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移动金融业务服务平台”,分别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管理和基于账户结算的移动支付服务。“两平台”提供了农行移动金融账户、数据、运营的基础。“一终端”指的是运行于用户移动终端设备的App 工具、SE 载体和可信基础服务应用。目前,“两平台一终端”的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完成了一期建设,即行内TSM 与MTPS 的数据层对接,“移动金融业务服务平台”一期已经上线。预期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与MTPS 的应用层对接。

  目前,农行规划并初步构建了移动金融产品体系。结合客户需求,基于多个垂直行业领域和试点商圈,已有多款产品完成研发并投放市场实际应用,包括:农行钱包、掌上银行、个人支付工具、网点快捷交易系统等。

  徐晋耀:在非接受理环境建设方面,截至2014 年底,境内支持非接受理的终端总量已达400 万台,布放范围除了有快速支付需求的传统银行卡受理商户外,还涵盖了自助售货终端、快餐、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快速支付典型领域。在运营商合作方面,中国银联同三大运营商全部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与中国移动合作的NFC-SIM 产品已在2013 年上线。在手机厂商方面,中国银联同多家主流手机厂商已经完成合作签约,并与三星联合发布了支持移动支付的NFC 全手机产品。

  潘润红:大家谈到了产品研发、平台搭建和环境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2015 年,这些工作在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将全面落地并快速推进。作为移动金融健康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2014 年人民银行联合发改委展开了移动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请陆司长谈一谈目前试点工作的成效。

  陆书春:2014 年5 月,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选取贵阳、宁波、深圳、合肥和成都5 个城市作为定向申报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的试点城市。目前,试点工作收效显著。基于SD 全卡模式的局部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银行发行SIM 卡,运营商写手机号”、“运营商发行SIM 卡,银行共享空间”的模式已在合肥、贵阳、宁波地区实现了突破,全终端方案在深圳初步实现了应用落地。同时,试点城市应用拓展与行业合作收获实效,实现了手机电子现金、手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PBOC 在线有卡支付、手机信贷、基于SE 的手机银行等方面的金融应用,覆盖领域包括公共事业缴费、医疗卫生、网络购物等。

  杨绍萍:我介绍一下建行在试点城市的应用实践。在深圳、宁波、贵州、安徽等地,我们与运营商合作,实现了传统金融应用与SIM 卡的结合,在SIM 卡中写入金融账户信息。通过智能手机的非接功能及金融标准的POS、ATM 等受理环境,实现线下的拍卡非接交易。同时线上可实现卡片的空中下载、查询、圈存等功能。

  在四川,我们在移动支付SD 卡中写入地铁公司的密钥,实现了乘坐地铁的分段计费。用户只需要在进出地铁口时刷一下手机,即能自动按照乘坐地铁的站数计算出本次乘坐费用,并从移动支付 SD 卡的电子现金账户中扣款。此外,建行还将移动支付引入社区服务,在移动支付SD 卡中写入停车场的密钥,通过停车咪表实现分时计费功能。

  应对

  潘润红: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度推进以及试点范围广度的延伸,移动金融应用创新的前景将更为广阔。针对2015年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布局,各位有何思考和建议。

  陆书春:移动金融在全面继承金融IC卡非接触、安全性、多应用特性的基础上,可充分复用已有的金融IC 卡非接受理环境,各参与方应以标准符合、信息安全为前提,坚定“线下手机电子现金、线上安全交易”的一体化发展思路,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在移动金融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强调两个字“健康”。这就是指遵循“安全可控”原则,秉承“便民利民”理念,坚持继承式创新发展,注重服务融合发展。

  确定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后,参与各方应进一步明确移动金融创新应用试点工作的重点目标和具体任务,为移动金融规模化普惠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示范效应。同时,相关参与方要加快软硬件产品的检测认证工作,保证移动金融应用创新的安全性和质量。此外,各参与方应加快实施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并接入MTPS,共同构建移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共同营造开放、安全、规范的发展环境。

  张步:结合人民银行整体推进思路,我谈谈对金融IC卡服务载体的思考。首先,金融IC 卡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支付账户和结算平台,还凭借其特性优势解决了移动支付实名身份认证和支付安全等重大问题,为移动支付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保障。凭借存储空间大、扩展能力强的特点,芯片卡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成为银行有效改变同质化竞争局面的切入点。其次,金融IC 卡与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合,不仅能够改变客户消费行为习惯、提供新颖便捷的支付体验,更将为银行开启客户服务和产品销售的新模式。

  徐晋耀:我主要介绍银联在保障支持体系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工作思路。在保障支持体系方面,一是推动各收单机构加快推动存量POS、ATM 等机具的非接受理改造,加快增量非接受理机具布放。二是大力开展收银员培训,做好受理软环境的建设,并按照PBOC3.0标准推动直联终端的升级改造。三是持续完善和修订电子现金圈提、电子现金退货等规则、指引。四是加强民生类项目拓展和推广,在智慧社区、车联网、跨境支付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产品研发方面,一是以非接产品推广作为完善受理环境的突破口,推动非接受理模块产品在出租车、地铁闸机、公交车、停车场、旅游景点及充电桩等领域的应用。二是以大额安全支付为切入点,研发兼具金融IC 卡安全性及互联网便捷性特点的有卡在线支付产品。

  张秀萍:我行按照“以‘通’带‘融’、以商户带动个人、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模式驱动业务”的发展策略,加强业务和技术的深度协同,全力推进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下提几点建议。

  第一,载体发行方、载体发放方、可信服务发行方、App 应用发行方是产业链内四个核心角色,在实际商业场景下,核心角色间利益分配尚未明确。建议央行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或提供会商渠道。第二,我们认为SIM 卡是一种有效方便的安全介质,但是对于SIM卡管理、权限开放还存在分歧。建议央行牵头,组织商业银行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同商讨确定未来可在全国范围统一推广的、以SIM 卡为安全介质载体的方案。第三,设备环境覆盖率距离业务商业化尚存差距。目前内置NFC 模块的手机市场占有率约25%,用户渗透率不足10%,有待产业各方进一步合作加强。第四,在政策上尽快出台远程开户的业务规则和要求。在满足账户实名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账户开立体系,进一步丰富开户手段和方式,通过交叉验证、联网核查、留存影像证等方式识别客户身份,确保金融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奥航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奥航智讯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 周康路26号 周浦万达E栋1016室
  • 联系电话:021-51099961
  • 企业邮箱:contact@smart-alliance.com
  • W  E  B  :  www.smart-alliance.com
在线留言 | FEEDBACK
Copyright 2012-2024 SC Allia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0833号-1        上海奥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